微整形变危整形,上海警方打击非法医美涉案金额超六千万元

美丽至上
2021/04/22 21:20一不小心,微整形就变“危整形”。

警方查获的各项证据。
普通按摩床上能做十多种医美
2019年1月,经营着一家美容馆的钱某偶然结识了一些医美产品卖家,这些卖家一部分来自广东、河北等地,还有一部分则是外国卖家,都声称能提供大量走私入境的玻尿酸、肉毒素、水光针等医美产品。
在看到医美行业的巨大商机后,钱某便与这些卖家联系,大量购买对方走私入境的货品,随后在自己经营的美容护肤品网店上大肆对外进行销售。
调查发现,钱某、吴某团伙所售出的这些医美产品大部分都流向了全国各地的无证医美诊所和美容美甲店。
本次行动中抓获的犯罪嫌疑人王某曾是本市某知名三甲医院的一名护士。在看到医美行业的高需求、高利润后,王某辞去了工作,经营起了一家美甲店。
王某到案后交代,美甲店只是门面招牌,真正能够给她每月带来巨额利润的是隐藏在美甲店内的微整形业务。
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
低廉的价格和“说打就打”的便利,成为了很多客户选择她的原因。据王某交代,来店找她注射美容针剂的顾客几乎都无法分清医美注射与日常肌肉注射的本质区别,因此对于护士出身的她格外信任,有一些老客户甚至会自己携带各类美容针剂交给她进行注射。
警方调查发现,在非法医疗美容活动中,有许多失败的案例,有的顾客就曾因在无证诊所为下巴注射生长因子后,下巴越来越长并感到面部强烈不适而前往正规医院就医。经检查后才发现体内竟已滋生出肉芽组织,无法逆转。
不仅如此,许多非法医疗美容诊所还大张旗鼓地开办起了医疗美容业务“速成班”,由一些完全未经专业培训的所谓讲师开展现场教学培训。短短几天后,学员便可摇身一变成为“资深”医师为客户进行医美注射。
目前,警方已对上述40余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其余违法人员已由行政部门依法处理。
非法医美店家常隐藏在居民楼
消费者如何辨别非法医美经营者?
警方在办案过程中发现,非法经营医疗美容业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非法诊所隐蔽性强。大多开设在居民楼、写字楼和美容美甲店内,场所内外不张贴广告,主要通过熟人介绍或社交软件招揽生意。这些场所既不设置消毒设备,也不具备抢救措施,引发美容事故的风险很大。二是操作人员无证上岗。非法诊所的操作人员都不具备从事整形外科或皮肤美容医师执业资质。三是医美产品来源不明,质量保障无从谈起。
警方查获的各项证据。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食药环侦支队支队长喻檬介绍,走私医美产品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初步查明涉案的美容针剂都是走私入境,来源不明、真伪难分,极有可能其中掺杂了假劣针剂,存在安全风险,目前正在开展抽样检测;二是涉案美容针主要是通过寄递、背包客携带等方式运回国内,未严格按照冷藏条件进行全程保管,可能导致针剂失效,甚至于变质;同时,大量销售未经批准进口、走私入境的医美针剂,不仅逃避了关税,还严重扰乱了医美市场的正常秩序。
下一步,上海警方将持续会同有关部门对非法开展医疗美容服务、违法经营医疗美容药品、医疗器械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坚决防止“微整形”成为“危整形”。
警方也提醒广大市民,应前往正规医院或诊所购买和使用医美产品,切勿贪图便宜,危害人身安全。若发现违法犯罪线索,请及时向公安机关或有关部门举报。
0 条评论
相关爆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不
代表本网站观点,如发现侵权行为或权利人发现存在
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wuyuchenai@foxmail.com